107.11 圓富國中性平課程宣導
2018-11-25 性別培力
本會與圓富國中合作性平課程宣導講座, 11月份的校園講座以【性別與職場】為主軸 ,由學生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課程,以下是兩天平行場次各場次的紀錄。
文/李冠霈/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專員
高雄新知鄉區校園宣講團隊繼10月前往龍肚國中進行四場性別入班講座後,在11月又前往位於旗山的圓富國中,針對一年級的同學進行性別講座。旗山國中一年級只有兩個班級,每班人數約20人左右,與講者和記錄員在念書時期的班級人數相去甚遠,但也因此,容易帶出更熱絡的互動與討論。
11月份的校園講座以【性別與職場】為主軸。今日兩班的宣講主題分別為《莫拉克翻轉了我的人生─婦女在社區工作的角色定位》與《當生命之難成為一種養分─職業律師的職場性別處境》。
在《莫拉克翻轉了我的人生─婦女在社區工作的角色定位》講座中,我們邀請到旗山在地組織小鄉社造的張淑菁秘書擔任講者。課堂開始時,淑菁先以互動的問答方式跟同學們聊生活、談家庭,了解同學們的雙親中有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有來自原住民的族群,也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漸漸勾勒出旗美九鄉鎮的生活型態與多元人文風貌。進一步,她引導同學了解對旗山地區影響甚深的莫拉克風災,以及為莫拉克風災後重建而成立的小鄉社造。
淑菁透過讓同學們分享對於莫拉克風災的記憶,重新回顧這段在地重建史的同時,也帶領大家思考在重建的社區營造工作中,許多女性的母職角色和同學們日常生活中母親扮演的角色的共鳴。接著,淑菁讓同學們分享曾經參與過的社區活動經驗,有人說唱歌、有人說跳舞、有人說畫畫,於是淑菁就讓同學上台跟她共舞一段。在同學們的熱絡分享後,淑菁指出,其實前往社區陪伴長輩畫圖、跳舞、唱歌等等活動,都是屬於社區長期照護工作的一環,而這些從事照護的工作者,多半都屬於女性,讓同學們反思家庭與社會工作間的性別角色分工議題。
本次入班宣講的觀察,有幾點觀察與反思特別值得提出,以供日後宣講參考。第一,淑菁以同學們的日常生活為軸,延伸至自己要談的主題,這樣的開場方式非常能夠吸引國中生的注意與討論。第二,在互動過程中,有男同學表示「我在家負責煮飯給自己吃,阿公覺得我煮的不好所以不吃」而引來的哄堂大笑,有點可惜的是,當時沒有追問下去,那位男同學家庭中的勞務是如何分工的。
第三是我身為觀察記錄員的反省。當時班上表演在社區跳舞的男同學,獲得一隻淑菁準備的粉紅豬娃娃,我觀察到他拿到娃娃後開心的表情,然後課堂中一直緊緊的抱著娃娃。後來,其他男生揶揄他「唉唷,粉紅色的耶,你喜歡喔?」被鬧了幾次後,抱娃娃的男孩下課後跟淑菁說要換成一個較為中性的玩偶。觀察到整個現象的我,其實當下很想說點甚麼,卻又覺得怎麼表達都有點奇怪,不知道該如何介入,因為一切發生的很快速,我覺得介入去說點什麼是非常突兀的。 回程的車上,我跟另一班的紀錄員綺儀分享這件事,她回覆說「如果是我,可能會過去說,豬本來就是粉紅色的阿,有甚麼好奇怪的,這樣講很合理,其他人也比較容易被說服。」這樣的答覆才讓我想到,很多時候隱含在日常生活中的性別刻板印象,並非一定要刻意地去辯證,不如回歸日常,從非性別的面向去討論,也可能做到開始改變的力量。
文/戴綺儀/高師大性別教育所研究生
本場宣講由高雄新知的李明燕律師擔任講者,主題從家庭、職場、經濟面向的交互關係,與一孝18名學生談論「執業律師的職場性別處境」。明燕以「今天幾點起床呀?」開頭,從一天經歷的事討論家長性別分工,把添購洗澡用品、洗衣服、接送上學等家事分別由男性或女性長輩處理統計在黑板上,同學們活躍地舉手參與,主動描述家庭狀況,並比較彼此的差異,例如討論煮飯工作時發生一段「絕對不能給爸爸煮,爸爸煮都吃燒焦的!」以及「反而是我媽比較不會煮耶」的對話。
特別的是,提到忘記東西是誰送來學校,大家一致快樂地說「那就不要了」,一名同學並補充「大家都去上班了誰幫你送」;提到洗碗槽的碗怎麼辦,同學表示「自己洗呀!」、「我們家沒有在自己煮的啦」呈現農業社區全體勞動的家庭結構,是全家成年人都需長時間勞動的。這個答案與預期得到資訊有落差的情況,提醒我們要注意對話群體,避免以中產階級生活經驗為中心敘事。之後回顧統計結果,發現未呈現刻板印象,講者表示「我發現這是越來越性別平等的年代了」,這時一個聲音默默碎念「一下平等,一下不平等……。」顯示學生對性別概念的想像仍過於扁平,彷彿有一個指標可作為正確答案來判斷性別友善程度,尚未理解性別的日常及複雜性,因此講者可避免以「性別」為概括性敘述,具體指涉「你們家的分工滿性別平等的喔」,並加入階級、族群、文化等脈絡討論性別現象。
在職場面向,從談理想職業開始,同學的舉例從常見的醫生、律師、廚師到髮型設計師都有,觀察中未發現發言學生生理性別與職業之間明顯的性別刻板印象,不過一位同學提到「空服員」之後立刻引出另一個選項,「護理師」,兩個高度女性化的職業基於性別想像被綁在一起,呈現出職業選擇分流現象仍幽微地存在。接著,講者連結到「哪個職業自由度最高呢?」試圖從工作跟家庭的平衡思考職業選擇,點出每個人都有家務責任,模糊化家務與生產的二元勞動分類。不過此時講師把錢跟自由度解釋為相互壓縮關係,這論述與學生家庭經驗——家人多從事高工時低工資的農業——有所出入,可能會使這塊討論成為個人理想家庭圖像的描繪,與家庭現況疏離。
延續著職涯選擇,明燕以「我很認真在職場拚的時候,要選擇什麼人格特質的伴侶呢?」連結到擇偶標準,此時學生們踴躍地提出想法並且互相回應,其中有A男同學表示「要漂亮」,B男同學回應「你這外貌協會,要善良的」;A男同學表示「要有錢」,C女同學回應「欸你對有錢的人這樣,那你以後要靠女人養喔?」;兩位男同學分別表示「要對岳父岳母好」、「對,善良的媳婦很重要」時,一名女同學立即複述並修正語法為「要用平等的心去對待『對方的父母』才對」等有趣互動,無論講者有無正面回應,這場演講本身就提供同學們討論的空間。討論告一段落後,講師以各位現在的學習除了為職業準備,也是為了家庭——不論單身或有家人的家庭——做準備作結。
課堂尾聲,話題來到講者家事案件的執業經驗,列出民法配偶權、通姦罪、遺產、離婚、小孩扶養權和探視權等法律概念給同學發問,並進一步提出「離婚時沒有工作的媽媽可不可以爭取監護權?」討論,兩方立場聲勢相當,講者才點出「監護權人可以是負責照顧的,由另一方出錢」以法律實務經驗提供同學思考。然後扣回前述議題,再次點出家務、職業、經濟安排的核心都是追求生活平衡,最後祝福同學們在選擇伴侶的過程中,不論性向為何,都能達到生活的平衡。
談新世代女性:打開「建築」大門後的世界
文/林苗玄/高雄醫學大學性別所研究生
11月23日的早晨我們和高雄婦女新知團隊來到美濃的圓富國中,雖然大家早起有點勞累但都非常興奮。這次我們將在國一的班級宣講,演講內容與性別和職業相關,大家都非常期待和同學們的互動。我記錄的是講師朱怡臻的場次,題目為「談新世代女性:打開建築大門後的世界」。怡臻和我分享這是她第一次在國中宣講,之前都是在大學。怡臻認為不同年齡的學生需做不同的準備,這次她準備了一些道具和學習單,希望不是制式的演講,她想和學生多一點互動,讓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討論,大家一起學習。
怡臻一開始向大家介紹自己,以一種輕鬆的態度,她和學生說叫她阿臻就好,同學很熱情的回應,在一開始大家的距離就很靠近。怡臻簡短介紹了她在建築師事務所和營造公司的工作經歷,有一群同學很興奮的說班上某位男同學未來的志向就是當建築師,那位男同學特別強調「我想很久了喔!我很確定」。怡臻對他會心一笑,並邀大家一起分享未來想從事的職業。
班上有21人,怡臻將同學們分成5組,請每個小組的同學相視而座,方便討論。怡臻分給每個小組一張海報紙和彩色筆,請同學們在海報紙上寫出自己未來想從事的職業,並描述這個職業需要怎樣的人格特質。怡臻怕問題太抽象,大家不能理解,因此舉了幾個例子,「建築師需要有抗壓性、醫生需要細心」。同學們馬上就能理解並舉出來好幾個例子,有趣的是,同學的回應中,不管是什麼職業都會說到需要有耐心。同學們開始在自己的小組討論,大家都討論得很熱烈。
有學生遇到不會寫的字舉手問怡臻,怡臻說可以寫注音或者用畫的,但同學好像很排斥寫注音,有部分同學不太好意思畫畫,有些說不知道要怎麼畫職業。經過同學們之間的互相幫忙(教導字怎麼、給意見要怎麼畫職業),每組都完成了兩個問題,想做的職業和該職業所需的人格特質。同學寫的職業很多元,有釣魚人、機械工程師、老師、軍人、電競選手、廚師和工人等等,而人格特質都寫到需要有耐心。
怡臻以抽籤的方式讓每組同學發言,待同學分享完畢,怡臻問大家,印象中那些職業女生比男生多或男生比女生多?「像護士,印象中是不是女生比男生多」?怡臻這樣問,好幾個同學回答說不會,他/她們覺得護士男女差不多,有一個同學還特別強調:「要講護理師啦!不能講護士」。怡臻認同這位的同學的說法後,問大家哪些職業男女比例有很大差別,同學們的答案有律師、警察、軍人、公車司機、醫生。同學的回答全都是認為男生多於女生的職業,同學們想不出來哪些職業女生比男生多。
怡臻想要讓同學多了解建築師的工作以及女性建築師的工作處境,因此她撥放了一部大約五分鐘的影片給同學看並發了一張學習單,請同學們在影片中找答案完成學習單。影片雖然有中文字幕但為英文發音,所以在影片撥放前,怡臻簡單的介紹了影片內容。影片大概是敘述建築師的工作內容以及女性建築師的職場困境。影片結束後,有同學發言,工地要有男生,因為男生有肌肉。怡臻回答:「女生也有肌肉呀」。一位女同學生說:「男生去工地流汗,很臭」。怡臻笑著說:「女生流汗也會臭呀」。同學回答:「女生可以噴香水」,另一位同學回答她:「男生也可以噴」!經過好幾輪的討論,同學們的結論是,性別平等所以男女生都要去工地。
接著下一輪的討論,怡臻問:「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女建築師比較少呢」?同學回答:「沒有女生在建築界出名」。「為什麼呢」?怡臻問,同學說因為重男輕女,覺得男生比較有用,女生比較沒用。怡臻向同學解釋,女建築師就像影片中所說的,是一個隱形的角色。因為很多女生和自己的老公都是建築師,他/她們一起完成的作品通常到最後只會掛上老公的名字。或者在團隊裡,最後作品掛上的都是男生建築師的名字。除了這些因素,在父權社會下的女性,要好好地當個妻子、生小孩等等,這些都是有可能讓女性離開職場或無法兼顧事業的。
最後,怡臻介紹了幾位知名的女性建築師,同學們對於台灣的女性建築師特別有興趣,礙於時間的關係,無法分享太多。最後怡臻鼓勵同學,想做什麼職業就勇敢去夢想和實踐,不要受限於性別的刻板印象,她認為身為女性的她,做建築工作也是做得非常出色的。
打擊犯罪,女孩也配
文/平雨晨/高雄醫學大學性別所研究生
11月23日清早,我們從高雄婦女新知協會出發,前往圓富國中準備進行校園實驗講座-職人系列的紀錄。本次由身為刑事警察的「橘子」為圓富國中帶來吸引人的講座主題為《打擊犯罪,女孩也配》。橘子首先問同學們知不知道警察大概再做什麼工作?並以大家耳熟能詳的電影《痞子英雄》開場,講述刑事警察執行工作的樣貌,並將時光拉回投身警察歷程說起。
班上21名同學便全神貫注地聆聽,並與橘子熱烈互動,包括當橘子讓同學們猜受訓當時有幾位女警?答案是一個班級40位裡面有4位,當屆總共錄取560人,女生共56位;又或是撥放三位不同的女性照片,詢問各位哪一位才是警察?結果三位都是警察,橘子指出,生理女性警察擁有多元樣貌,不設限於社會對於女孩的想像。此外,橘子也分享身為女性警員可能面臨的職場問題,例如容易碰到性騷擾,進而帶領同學們探討身體界線與尊重職業不分性別議題。
透過本次講座,同學們重新認識在看似講究陽剛領域的警界中,其實擁有更多性別氣質與多元面向的生理女性警察為人民服務,且再面臨艱難任務挑戰時,她們處理危機與解決能力和生理男性警察同樣優越,跨越職場對於性別設限的想像,也開啟同學們對於警察與性別議題的視野,在校園場域中種下性別平等的芽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