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7 让我们同心「旗」力――农村女性照顾工作者的现况反思
2018-07-25 照顾公共化
文/曹亦佳/高雄市妇女新知协会实习生
第一期的长期照护计画在2017年结束十年期后,长照2.0也紧接著上路。延续著针对失能老人的照护政策,长照2.0更扩大了服务对象与范围,也加入了对於家庭照护者的支持服务。
本月17日,新知团队邀请到重安医院居家服务中心的黄莹华主任,主讲农村的照护现况以及第一线工作者的经验,同时也邀请到旗山南新社区的前理事长徐林素卿前理事长、小乡社造的张淑菁秘书一同与谈,跟我们分享在农村型社区当中的长照需求与经验。 讲座一开始,黄主任先为我们简介了长照2.0计画的重点与更动,新一期的长照计画中最重要的是将长照中心从市政府转移到了各地区卫生所,并整合社区内的资源,将服务单位依照资源配置分成了三个不同等级。黄主任在照护第一线观察到了照护员的几个困境,比如照护员的专业人力长期缺乏及不稳定,以及其工作性质特殊导致了人力薪资结构的混乱,长照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合理性,黄主任对政策与实务面的结合也提出了高度质疑。
长期耕耘於南新社区的素卿,则是强调社区作为最接近受照顾者的长照单位,与都市不同的是,农村的社区居民、社区组织之间的连结相当强烈,在预防失能的课程上能够发挥完整的功能。在性别的面向,男性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低於女性。小乡社造的淑菁也提到,农村的妇女要投入社区关怀据点,必须提供妇女到社区协助的动力,需要配合家庭作息、使丈夫能够接受外出的理由等等。
最后,黄主任综合回应,指出社区据点作为长照的前端,能够成为主要的培力机构,培养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减缓未来老人失能的状况,专业人员与社区志工协作之下,给予长辈真正需要的资源。而家庭照护者支持服务的部分,从居服中心与社区角度都是难以实际给予协助的政策,政策所规定的时间难以与职业照服员配合,原本给予照护者喘息的美意,因为未将现实状况纳入考量,导致并未改善台湾原本就艰困的长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