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107.07 《厭世媽咪日記》映後座談3
Missing parameters [name]
首頁 首頁 電影看性別 107.07 《厭世媽咪日記》映後座談
52

107.07 《厭世媽咪日記》映後座談

2018-07-24 電影看性別

090db6093e730452c7b9539745bea554.jpg

7月22日,高雄新知和高雄市電影館合作《厭世媽咪日記》(Tully)電影放映暨映後座談,並邀請請到新知理事李淑君助理教授與民眾對談片中的議題。

《厭世媽咪日記》所描述的一名母親瑪羅(Marlo)在已有兩個孩子的情況,又產下了第三個孩子,原本忙碌的生活又面臨了新的困境,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在弟弟的建議下決定聘請了夜間保母塔莉(Tully)為他打點夜晚的家務。片中以令人壓迫的方式表現了一名母親在家中必須要處理的大小事務,而電影的核心精神在於透過塔莉的出現,喚醒瑪羅在成為母親以前的自己,就算生活被孩子、雜事淹沒,也不要忘了照顧自己。

本片也帶出幾個議題,片中瑪羅忙完一天回到臥房,面對的是丈夫躺在床上打電玩,對於孩子、家務不聞不問,社會要求父親在家庭的付出是否遠遠少於母親?「親職」是否等同於「母職」?社會對於家庭分工仍然停留在女性應該照顧家庭的想像之中;當瑪羅購買低咖啡因的咖啡時,被路人指導低咖啡因也具有咖啡因,女性在成為母親之後,彷彿整個社會都要指點你如何成為一個稱職的「母親」。

李淑君教授在映後的座談中,將電影情節帶向了公共議題,不僅是家庭內的性別分工,社會對於托育、托嬰的需求也並非我們所想像的如此個人化。電影中以夜間保姆的制度解決照顧小孩的問題,台灣並不存在這樣的制度,我們多以日間保姆或是犧牲雙親之一的工作來換取更良好的照顧,但若是經濟狀況不佳的家庭要如何承擔照護小孩的責任?但電影的結尾依舊將公共的托育問題回歸到個人身上,以雙親合作營造出解決問題的氛圍,然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雙薪家庭,個人化的解決方式顯然對於育兒並無太大幫助。

座談中亦提到,母親感到受挫及困境經常是由於社會並未給予母親足夠的支持,並歌頌著一種「母愛迷思」,母親犧牲自我而成就孩子才是「偉大的母親」。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照護壓力之下,照護議題將走出家門,我們勢必需要好好思考社會應該要給予母親、家庭、照護者什麼樣的支持,如何避免因社會條件不友善而產生的種種問題。

文/曹亦佳/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實習生

fb0ddae44f576cca0a509d7b34d923e9.jpg

d0bd0d7f71ec07d89ebaee94f3538c12.jpg

141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