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106.07 庄腳查某共心事工作坊3
Missing parameters [name]
首頁 首頁 性別培力 106.07 庄腳查某共心事工作坊
73

106.07 庄腳查某共心事工作坊

2017-07-20 性別培力

a8fe17dbffb1f0a829fa42daf2b7a9a1.jpg

本會在7月15、16兩日,與高雄市婦女館女性史料室合作,共同主辦【庄腳查某共心事工作坊】。首場由楊淑華老師分享她開始進入旗山美濃地區體驗務農的NGO工作經驗,發現過去老一輩的農村社會,能夠成為農業主體的多為男性。同時也有學員回饋自己母親的經驗,他的母親是家族中唯一一位會操作農業機具的女性,也可見在農村大環境下,多數操作農具的使用者為男性,女性主體在農事中的現身較少見,而其如何展現主體性又是更難以探究的缺口。

第二場由本會理事、同時為中山大學社會系陳美華教授帶領討論如何蒐集田野資料。有鑒於學員們將於八月進入田野訪問對象為組織工作者,因此美華特別指出應從了解這些工作者的從業史著手,包含其教育背景、家庭環境、關心議題、支援網絡。同時也提醒學員,身為質性訪談者,對於田野的容忍度和多元視角須飽滿充足,透過訪談發掘的並非單一社會現實,所謂的真實應是一種社會建構的歷程和結果。

第一天的最後一場,由本會理事、同時為高醫性別所李淑君助理教授帶領討論研究倫理問題。淑君提到,訪談過程中「互為主體」非常重要,訪談者須放下個人成見,在田野互動過程使訪談者與受訪者的觀念與立場不斷溝通、協調;換句話說,互為主體即為不斷位移的過程。淑君特別提出社會學者蘇西耶.凡卡德希在其著作《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中提及自己在離開田野時的感受–「我來、我拿、我走」,並以此提醒學員進入田野後,須特別有意識了解當自己結束研究後,受訪者卻是永遠留在田野,所以究竟整個訪談過程對於受訪者的意義為何,在進入田野之前,身為訪談者的學員們一定要對此有所覺察。

第二天上午場由小鄉社造張淑菁專員分享自己如何從莫拉克風災後進入社區組織工作,在社區重建工作裡「學中做、做中學」,了解在地族群關懷與風俗文化議題。淑菁表示,在農家女性與男性皆須一同從事農作,但她接觸的群體中,相較於男性,女性於休憩時間較有意願放下身段、做報酬不高的社區工作;同時也分享,自己帶著孩子在組織工作時,雖然少有時間陪伴他們遊戲,但孩子給她的回饋「因為看著媽媽工作很快樂,雖然辛苦,我長大以後也要從事社區工作。」無疑是一大鼓勵。

下午場由蔡崇隆導演主講,蔡導先帶領學員觀賞探討新住民婚姻議題的《失婚記》,進而從此片延伸談論,影像紀錄者如何將自己關注的社會議題聚焦、抓出主軸呈現給觀眾。導演表示,無論是紀錄片或是平面攝影,自紀錄/製作過程中的田野訪談、資料彙集至影像輸出,「妳/你想要做甚麼?」是紀錄者/製作人要不斷自我詢問的議題,期待學員們在田野階段中,也能時時掌握這個初衷。

最後,由史料室主任廖珮如整理兩天工作坊的田野訪談與紀錄課程內容。期待各位學員進入田野後,會有更多的發現與收穫!

7dce00db542f40b25d1d25dc6e6b9b76.jpg

3f34fa3ba8fc252745769cee989c1a40.jpg

文/李冠霈/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專員

141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