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的心讓信託來接 — 身心障礙者信託規劃實務工作坊】
#活動紀錄
本次課程由具有豐富法律及信託規劃經驗的楊譜諺律師主講,主題聚焦於如何透過信託安排,保障身心障礙者及家人的長期照顧與財務安全,協助學員認識信託的概念、優勢、運作方式及實務注意事項。
講師首先簡介自身的專業背景,涵蓋法律實務、家族信託、高齡金融規劃與公益信託運作,並指出信託不僅是高資產族群的工具,也適用於一般家庭在面對特殊照顧需求、財產傳承與防範風險時的長期安排。
在課程中,講師透過知名案例引起學員興趣,例如知名富豪家庭利用信託安排生活費及財產管理,確保資產不受婚姻變動或爭產影響。他進一步分析信託的主要優勢,包括:保障財產安全、隔離風險、依委託人意願量身執行、專業管理、合理節稅、避免詐騙、減少爭產與負債風險,以及確保財產用於特定目的(如教育、成家、照護等)。
接著,講師詳細說明信託的基礎架構與角色分工:
• 委託人:設立信託並交付財產的人。
• 受託人:依約管理與運用信託財產,可為銀行或其他符合條件的單位或個人。
• 受益人:享有信託利益的人。
• 信託監察人:負責監督受託人,維護受益人權益。
講師指出,信託可由契約或遺囑成立,且在設計上可依照需求規劃給付週期、金額及用途,例如生活照護、醫療支出、休閒健康、養護機構費用等,並能設定「專款專用」以避免資金被濫用。
在費用部分,講師提供實務數據參考:簽約費約3,000~5,000元(視契約複雜度而定),年度管理費為信託資產的0.3%~0.6%,修約費每次約1,000~3,000元,另有監察人酬金需由雙方協議決定。
針對信託規劃重點,講師建議:
1. 明確設定信託期間及終止條件(如受益人年齡、身故或資產用罄)。
2. 規範財產管理與運用方式(可指定投資比例與用途)。
3. 設定給付週期與金額,並賦予監察人調整彈性。
4. 規劃變更與提前終止條件。
工作坊也涵蓋信託辦理流程,包括確定信託目的、盤點財產、選擇合適的受託人與監察人、簽約及交付財產,信託即正式生效。講師特別強調,信託並不限於銀行作為受託人,符合條件的法人或個人亦可擔任;不過,若委託人已有失智或受監護宣告,則必須符合法律程序才能成立信託。
信託適用範圍廣,並非僅限於高額資產家庭,且適當規劃可有效提升資產安全與使用效率。講師以「人在天堂,錢在銀行」的比喻,說明信託的長期效益,讓財產在委託人離世後依照意願繼續照顧家人,形同「從墳墓裡伸出的手」延續關懷。
本次課程讓學員對信託有了更全面且實務的認識,從原本覺得距離生活遙遠,到理解信託其實能應用在多種情境中,甚至可量身訂做,為未來生活與需要照顧的後代提供保障。課程中,律師以專業且細緻的方式解答問題,讓大家更清楚信託的規劃方式、期間安排,以及相關管理費用其實比想像中低,也讓許多人萌生了實際著手草擬與規劃的想法。有學員認為,早規劃、早思考未來生活需求非常重要。整體而言,這是一場收穫豐富、啟發深刻的課程,讓學員對未來的財務與生活安排有了更明確的方向。課程在熱烈的交流中結束,學員對信託的實務應用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獲得初步規劃的方向。
感謝 展信法律事務所楊譜諺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