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拳其美——用拳擊談情說愛】工作坊 #活動紀錄

【倆拳其美——用拳擊談情說愛】工作坊 #活動紀錄
本次工作坊以「拳擊x親密關係」為主軸,帶領學員進行一場充滿動態與深度對話的探索。 博拓拳擊體適能空間 - BTSS Boxing & Physical Fitness 高雄拳擊講師吳宜霏(阿飛)一開始安排互動式拳擊體適能練習,包含雙人熱身、步伐練習、基本拳法(如one-two出拳)與出拳加蹲閃等組合,讓大家認識拳擊基本動作,也藉此體驗彼此的互動。後半段講師則透過前面的肢體經驗來引導學員對關係中溝通、情緒與界線的反思。
一、拳擊與關係的連結
講師提出「拳擊像極了愛情」這句話,帶出整堂課的主軸。拳擊是一種包含攻防、節奏、默契與身體感知的運動,與親密關係中的互動情境非常相似。例如,在關係中我們經常在主動與被動、積極與消極、陽剛與陰柔之間擺盪;這些二元對立就像拳擊比賽的攻防過程。講師引導大家反思:在關係中,有哪些時刻像在比賽?又是怎樣的比賽才「好看」?
二、拳擊動作與溝通練習 這些動作不僅鍛鍊身體,也模擬了人際關係中的動態:在互動中如何表達、如何閃躲、如何回應。講師鼓勵學員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例如面對壓力時是習慣前傾或後縮、閃躲還是迎擊?這些潛意識的反應往往反映了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的處理模式。 在溝通的環節,講師介紹了「內在歷程六元素」:脈絡、知覺、解釋、感受、意圖與行動。她指出,有效的溝通不只是「說話」,肢體語言也很重要,有時候一個小動作、一個眼神,甚至一個停頓就能夠表達某個意思。活動中穿插了「敢開口嗎?看著對方眼睛嗎?」等提問,讓學員反思自己的表達習慣。若無法用語言表達時,又會以什麼方式傳達訊息?
 
三、身體反應與思考慣性 講師指出:「保有彈性的身體,是改變的潛能。」身體的第一反應如緊繃或放鬆,往往反映內在的信念與情緒狀態。透過肢體練習與覺察,學員有機會重新調整自己的思考與互動方式。例如,當拳擊動作從僵硬轉為靈活,往往也象徵著心態開始轉變,因為透過身體的變化,你能體會到自己對身體的掌控力變好了,也就能相信自己(的身體)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四、距離、界線與安全感
人際關係中的距離與界線,也是本場工作坊的重要討論主題。講師提到,拳擊的空間控制與默契合作,與親密關係中建立舒適的界線十分相似。有些人對距離敏感,有些人則不容易察覺;拳擊中的每一次出拳、閃躲與靠近,都是與對方協調的一種語言。每組學員實作時都呈現出不同出拳力道、速度與節奏,並學習如何在互動中建立共識與默契。
五、身體練習作為關係的隱喻 課程尾聲進行了「二分鐘拳靶」的對練,從簡單的一拳五次組合,到複雜的步伐、防禦與攻擊轉換。在練習過程中,學員彼此協調節奏、觀察對方狀態,也試著調整自己的出拳力道與反應速度。這樣的身體練習,讓抽象的「關係經營」有了具體的經驗與覺察。
 
六、學員回饋 整個工作坊以體驗活動為基礎,穿插討論與引導,讓參與者不僅運動身體,也運動頭腦。這場活動廣受學員好評,不僅讓伴侶間有機會重新認識彼此的身體需求與溝通方式,也透過拳擊活動,學習如何在非語言的情境下,以肢體語言表達、傾聽與配合。許多學員表示,這樣的課程設計難易適中、互動自然,不但讓原本有些社交焦慮的學員感到放鬆,更讓平時不常出門運動的伴侶也願意一起參與。教練的專業與清楚指令讓人安心,整體氛圍友善又具啟發性,讓人對伴侶的相處方式有了全新的理解與調整。
總而言之,這是一堂將運動與親密關係巧妙結合的創新課程,透過「倆拳其美」的視角,打開了關係探索的另一種可能。